艺术家: Melanie O'callaghan
博物馆: Biennale of Sydney (Sydney, Australia)
术: 混合媒体
Mel O-Callaghan从她视觉艺术和建筑的背景中汲取了灵感,创作了一部特别为库卡图岛工业建筑而设计的新作品。 在"游行"(Parade (2014))中,一系列功能性,惰性雕塑元素-梯子,重量和拉杆-出现在舞台上,由一群表演者全天活泼地制作. 表演者的意图是模糊的;他们相互勾结,而物体则好像在玩一个荒谬的游戏,其目的和规则并未明确。 继续游行 欧卡拉汉对动能雕塑的兴趣, 表演者的存在和物体的活化在本质上创造了一个能动的雕塑,在装置的静态下急剧地改变了它的存在. 就像马戏团观众对自己的身体能力感到惊奇一样 就像另一个人的身体功绩所显示的那样 游行让我们通过表演者的行动认识到我们的困境。 奥卡拉汉的人物在徒劳与人类意志的坚持之间进行了永恒的斗争. 游行会起到雕塑和心理活板的作用;周期性和仪式性地描绘了人类状况的荒谬. 奥卡拉汉的艺术实践 — — 包括电影、雕塑、表演和安装 — — 植根于神话。 对于澳大利亚艺术家来说,神话和仪式可以看作是人类状况的体现,而艺术则是解决或解决这些故事和行动所引发的难题的手段. 奥卡拉汉对希臘人西西弗斯尤其感興趣:被诸神谴责终身苦苦地把一块巨石推到山顶上去,只好再翻到地底去. Sisyphus的命运常常被用作人类状况荒谬的比喻,这对O-Callaghan的艺术品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比喻起点,他们经常通过重复、循环或徒劳的行动来审视人类的困境。 O Callaghan被吸引到严酷或贫瘠的地貌中, 在这个地貌中,一群演员进行了一系列抽象的,类似游戏的行动. 他们的行动似乎没有什么意义或目的,然而,这些行为者似乎承认并接受他们的处境徒劳无益,因而放弃了自己的任务。 Endgame不是按常规循环,而是被开发出连续并按不同顺序播放,这样观看者就不会看到同样的跑道两次. Endgame的形式因此与它的叙述相呼应:一种永恒而未完成的追求. 游行:Rocks(2012)在墨尔本的澳大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与里斯本的Galleria Belo-Galsterer演出,类似地考察了西西菲的比喻,一群演员将相扑石从一堆移动到另一堆来形成可移动的雕塑. 其行动毫无结果 — — 一旦形成就拆除了他们的堆积 — — 暗示了工作方法对成品的价值,并说明了奥卡拉汉对希望和失望之间波动的兴趣。 奥卡拉汉拥有来自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的美术硕士;来自悉尼大学的理学士(Architecture);以及来自悉尼同学院的视觉艺术学士(Honours). 她最近的独奏展览包括:巴黎Gallerie Allen(2013年);里斯本Belo Galsterer Galleria(2013年);以及悉尼Grantpirrie(2010年) " The Stone In Itself Formes A World " 。 她的作品已被列入若干重要的国际团体展览,包括: " NATURA: Paisagem e Natureza " 、 " Museu Nogueira de Silva " 、 " Braga " (2013年); " Desire Lines " 、澳大利亚墨尔本当代艺术中心(2012-13年); " Livret IV " 、 " Rochechouart艺术艺术省 " (2012年); " La Main Numerique " 、台北全国台湾美术博物馆和 " Maba Maison d ' art Bernard Anthonioz " 、巴黎(2010年)。
艺术家 |
|
---|---|
下載 |